close
年世蘭

蓮池大師

前言  中國浙江

杭州西湖之西南隅十四公里處

沿著山麓向西走

可進入五雲山下的雲棲塢。

此地自古以來

山顛五色祥雲盤旋

經久不散

故號「雲棲塢」

乃淨土宗第八代祖師– 蓮池大師應化之地。

山深林密

竹篁繞徑

修竹成林

拔地參天

溪流澄澈

清涼幽靜。

此「雲棲梵徑」也

清初康熙皇帝數度來遊

入選為西湖十八景之一。

近代則名「雲棲竹徑」

列為新西湖十景之一。

  順著一處岔路走去

就在清森的幽篁深處

可發現來自臺灣嘉義的一對夫婦於一九九四年六月間所立的「蓮池大師之墓」新墓碑。

碑後一座古樸渾圓的墓墩

正是 蓮池大師靈骨所在。

在一旁草叢中

赫然可見豎立的舊碑

雖歷經滄桑歲月

斑駁磨損

然而

正中央「 蓮池大師之墓」幾個大字

依然清晰可辨。

  中國淨土宗

自初祖 慧遠大師(東晉僧人

西元 334~416年)創始廬山白蓮社以來

淨土宗道場

在歷史風雨的沖刷下

現今猶存只有寥寥幾處而已:初祖慧遠大師永駐的廬山東林寺、曇鸞與 道綽大師弘法的石壁玄中寺、 善導大師涉足的西安香積寺、印光大師重興的姑蘇靈巖山寺及 蓮池大師棲心的梵村雲棲寺。

  諱袾宏

字佛慧

號蓮池

以其久居雲棲寺

世稱「雲棲和尚」的 蓮池大師是中國佛教史上

由宋、明佛教過渡到近代佛教的重要人物。

 蕅益智旭大師讚譽說:「專修淨土

教尚戒律。

不拈機緣

不稱方丈。

不崇殿閣

不侈衣食。

平易老實

力挽浮風。

凡警策大眾

開示出生死事

未嘗不聲淚俱下。

放生結緣

施食作福

不計其數。

」 憨山德清大師於「古杭雲棲 蓮池大師塔銘」

讚歎蓮祖為佛門中的周孔

是永明大師以來的第一人

推崇備至。

  蓮池大師(雲棲和尚

袾宏大師)佛法上的教學是多方面的。

他不但是淨土宗的大師

也是華嚴宗的名僧

因此受到兩宗學人的崇奉。

清守一的「宗教律諸宗演派」以他為華嚴圭峰下第二十二世。

清道光四年(1824 年)悟開撰《蓮宗九祖傳略》

列雲棲和尚為蓮宗第八祖。

  大師一生致力於弘揚淨教

主持雲棲道場四十多年來

言傳身教中

接引無數佛子同歸淨土。

當時信佛的朝野人士如宋應昌、陸光祖、張元、馮夢禎、陶望齡等都受過他感化。

他的弟子不下數千人

其中居士多於僧眾

且多為海內知名之士。

出家弟子中比較知名的

有廣應、廣心、大真、仲光、廣潤等。

  池裡青蓮無古今

 蓮池大師乃淨土宗的尊宿大德

與紫柏、憨山、蕅益並稱為明代四大高僧。

他們的理念及其實踐

奠定了近代佛教的具體形態。

明代中葉

佛教衰微已極

因四大高僧的積極推動

四方風從

使靈山一會光明再顯

大乘佛教再現生機。

大師家世  蓮池大師父親沈德監

為浙江杭州仁和望族世家

號明齋先生

母親為周氏。

大師誕生於明朝嘉靖十四年(西元 1535 年)正月二十二日。

自幼聰明穎異

秉性喜歡恬淡寧靜。

早年親近儒家經典。

  十七歲時

補邑庠(註:即是「縣學」;俗稱秀才

需經考試取中

稱為生員或庠生)

在諸所有已入學的生員當中

大師考試常得第一名。

在學識與孝行方面

大師也是名聞於鄉里。

當時

其鄰居有一位老婦人

每天念 阿彌陀佛數千聲。

大師很好奇的詢問老婦人原因

她說:「老伴在世的時候就天天念佛

臨命終時

無疾而逝

自在往生

沒有絲毫的病苦

所以我深信念佛的功德確實不可思議

因此發願求生極樂淨土。

」  宿根深厚的大師聞語深為感動

信佛法之不可思議

遂寄心淨土。

大師曾書「生死事大」四字於案頭以自警策。

平時居家

戒殺生

凡敬拜祭祀時都採用素筵。

從游講藝

必折歸佛理。

他說:「人命過隙耳

浮生幾何!

」(人命就像白駒過隙而已

人生虛浮不定

還有多少日子可活皆有定數)其時

已志在出世。

覷破人生無常  大師年二十七歲時

父親過世。

二十九歲時

元配張氏所生的兒子亡故

不久後

張氏亦告過世。

前妻亡故後

大師本無意再娶

因獨子夭亡

奉母命再論婚事。

當時有大富人家欲得大師為佳婿

故意離間貧女湯氏。

然而因為湯氏說:「予喜道合」(我喜歡為道結合)

於是毅然答應再婚

娶了湯氏為續弦夫人。

三十一歲時

母親過世。

連遭喪父、失兒、悼亡妻和喪母的一連串不幸打擊

頓時看破了人生的無常。

因而涕泣曰:「親恩罔極

正吾報答時也!

」至是

發奮出家而報親恩的長往之志已決矣。

菩提眷屬同皈

大師決志出家  當時有一位「性天文理」老和尚者

乃異地之僧

本來隱居於南五臺山之「無門洞」(南五臺山

乃千三百年前

 觀世音菩薩

現比丘身

降伏毒龍

所開之古道場也)

後雲游至杭州

住在西山黃龍庵。

大師仰其道風

與夫人湯氏

一同皈依老和尚座下。

(筆者按:根據 印光大師與高鶴年居士書

此位「性天文理」老和尚來歷並不簡單

為什麼稱為「無門」者

蓋因觀音大士

以普門法道

度脫眾生

老人為效法觀音大士

名其居曰「無門」。

亦取楞伽佛語心為宗

無門為法門之義。

須知無門即是普門。

良以法法頭頭

迷之則皆可起惑造業

悟之則皆可斷惑證真。

故楞嚴二十五聖

于六根

六塵

六識

七大

各證圓通。

故無一法不是三諦妙理

亦無一法不契三德秘藏。

唯其普皆是門

故不須另立一門

而號為無門焉。

)  嘉靖乙丑除日

大師閱《慧燈集》

續絃夫人湯氏捧茶

忽然失手打碎了茶具

大師猛然有所悟

笑道:「人生因緣

沒有不散的道理。

」  次年丙寅

決志出家修行

於是與妻子湯氏訣別說:「夫妻恩愛是不長久的

生死大事誰也無法替代。

我決定出家修道去了

今後妳好好的為自己打算吧!

」妻子湯氏亦洒然地說:「唱隨之義

已熟籌之。

君先往

吾徐行耳。

」(夫唱婦隨的道理

早已耳熟能詳

夫君先走一步

我隨後慢慢就會跟上來。

)  親屬聽說大師欲出家的訊息

趕來勸請湯氏阻止

湯氏說:「我常聽他提起生死事大

怎能阻撓他呢?」大師於是作「七筆勾詞」表示勾銷世間名聞利養、兒女私情等等

以明出家之志。

  「七筆勾詞」系從心底深處

把五色封章、魚水夫妻、桂子蘭孫、富貴功名、家舍田園、蓋世文章、風月情懷等七種人世間縈繞心懷的俗事

一筆一筆勾銷

徹底的看破紅塵

一心一意事佛。

其詞分為七節故名之。

大師出家

受具足戒  明朝嘉靖四十五年(西元 1566 年

大師時年三十二歲

悄然帶著母親的神主牌位

出家為僧。

先投「西山無門寺」

乞「性天文理」老和尚為他剃度

接著在杭州「昭慶寺」無塵玉律師處得受三壇具足大戒

諱袾宏

字佛慧

號蓮池

便即杖策游方

參訪各地善知識。

大師出家之後

「性天文理」老和尚便返回歸關中之地

弘法去了。

  在俗的續絃夫人湯氏做了一雙僧鞋送給大師

以便他行腳四方可以穿上。

但大師怕給當初夫妻恩愛的情感再來牽絆

下了很大的決心

才把這雙僧鞋一刀斬成兩段。

雖一時心頭痛苦

但為勇猛虔誠向道

不得不爾。

有詩為證:「吾妹送我一雙鞋

千針萬線做起來;一刀斬斷紅絨線

從今再不染塵埃!

」可見大師修學佛法的大決心。

大師行腳參學  大師剛出家時

即發願「願居學地

自我鍛鍊」

每天將此語佩帶於胸襟上。

受戒後

隨即雲遊四海

四處參訪善知識。

於母喪三年期間

每餐必供

每居必奉

其哀慕如此。

有一首偈說:「親得離塵垢

子道方成就。

」體現了大師欲令親解脫

報答親恩的一片大孝之心。

  大師北游五台時

曾感文殊放光。

至伏牛

隨眾煉魔。

曾到京師祈求當時著名的辯融、笑岩二大老開示

對他皆有所啟發。

辯融禪師告訴他說:「你可守本分

不要去貪逐名利

不要去攀緣

只要因果分明

一心念佛。

」同行其他人大笑

以為不遠千里而來

只得了這幾句話

真是不值半文錢。

  大師卻如獲珍寶

盡其一生

信受奉行

將它奉作真正的心地功夫

絕不在架子與場面上作假。

  過東昌時

忽有所悟

有詩說:「二十年前事可疑

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執戟渾如夢

魔佛空爭事與非。

」  蓮池大師法名本為「殊宏」後改為「袾宏」

世稱袾宏大師。

這是有典故的。

根據後來《印光大師與高鶴年居士書》中說明

 蓮池大師出家的剃度師「性天文理」老和尚其派為「宗福法德義

普賢行願深

文殊廣大智

成等正覺果」。

老和尚為文字輩

大師正在殊字輩。


年世蘭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712010384699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az101404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